全世界第一款動圈耳機於1937年誕生,也就是鼎鼎大名的「DT 48」。
作為玩家們口中尊稱(?)的「地球動圈拜耳動力」,Beyerdynamic一路走過來也是即將將近一個世紀了。
2009年藉由運用最新的「Tesla技術」,讓耳機單元的磁通量超過1 Telsa單位,最終集精華於一身誕生出來的旗艦,就是現今熟人知曉的「T1」。
而現今Beyerdynamic的機種也漸漸運用上了這項技術,像是Amiron Home、DT1770/1990。
伴隨者玩家從初燒成長到老燒,T1也經歷了幾次改版,來到了第三代「Beyerdynamic T1 3rd」。
-
可能有些人不明白,磁通量1 Telsa到底有什麼優點呢?
一個理想的振膜有三個指標「重量輕、反應快、面積大」,磁利用率高,單元"發聲效率"就高。
就能讓單體的反應速度快、靈敏度高,聲音的"細節"與"資訊量"也會大幅向上提升。
T1 3rd沿用T系列一直以來的單體傾置設計,但這次Beyerdynamic在單元表面加上一層"吸音複合海綿",可以解決以往T1"中高頻容易尖刺"的問題。
阻抗也由以往的600Ω大幅降至32Ω,讓驅動的下限降低了許多。
-
實際聆聽下,T1 3rd不愧為「地球動圈拜耳動力」,即便降低了阻抗,也"不意味"者它更好處理了。
對系統的搭配要求還是有"一定程度的門檻"需要跨越,搭配"輸出功率大且控制力好"的耳擴才能獲得更好的體驗。
對Beyerdynamic的核心玩家來說,也到未必是件壞事,讓人感受到T1 3rd是有"高潛力"存在的。
T1 3rd的風格與以往「大徑相庭」,對比於T1 1rd的"直球暴力"、T1 2rd的"清透滑順"。
T1 3rd走的是一種「濃郁澎拜」的風格。溫煦的像跨越了秋季綿雨,感受者冬日下的晨曦。
最明顯的就是"低頻"
扎實而渾厚,像是用鐵鎚敲打水泥牆面般,一次次強勁的擊打都伴隨者猛烈的迴響與共鳴。
但高中頻並沒有被掩蓋過去,相反的人聲及樂器反而更加突出清晰。
挾帶而來的就是形塑出完整又明確的聲音空間與邊界。
如同黑暗又深邃的地道中舉起一盞手電筒,每一次的擺動都越加洞悉輪廓。
強烈的明暗對比,讓人彷彿被空間吞噬一般。
空間中的空氣像是巨浪般席捲而來,洶湧的流動與變化,讓人被強大的"氛圍"感染。
有者以往無法體驗到的"沉浸感",在聆聽Live類型的樂曲會有截然不同的"感染力"。
-
Beyerdynamic作為創立已久的老牌大廠,自然也是培養了非常多核心粉。
三代T1捨去了其招牌調音「拜耳味」,可能讓很多玩家短暫聆聽就嫌棄在一旁。
但這無非是"先入為主"的偏見,穩如聲海也歷經過調音轉型。
同為德佬頂梁柱的拜耳,自然也是需要在變化的市場需求中找尋平衡點。
新一代的調音取向,相對以往舒適耐聽,也更加擁有情緒去打動聽者。
-
露天賣場:https://www.ruten.com.tw/item/show?22041593720072
蝦皮賣場:https://shopee.tw/product/68836735/3456636589/